快递查询
测试调用测试设计Survival生存曲线绘制软件环境微生物多样性软件转录组分析软件转录组软件购买重测序软件环境微生物多样性软件(1)桌面软件中药空间代谢组学检测中药非靶代谢组检测中药入血/入靶成分分析中药成分鉴定检测中药组学ATAC-seqCHIP-seqHi-C测序基因调控OmicsBeanMicrobe Trakr(微生物基因组鉴定分析工具)网页分析系统WEB分析系统澳洲血清 BovineBD科研管KAPAQIAGENThermoFisherMVE液氮罐4titude® 样品管标记系统Hi-C建库试剂盒及基因组组装软件无血清细胞冻存液Cell Freezing Medium纳米流式检测仪lexogen支原体检测试剂盒仪器试剂耗材数据库开发数据中心TCGA生存数据包功能医学报告系统开发PlantArray植物生理组平台特色服务单细胞测序空间代谢组DSP空间蛋白质组Visium空间转录组测序空间多组学类器官基因芯片染色体级别基因组组装Hi-C建库叶绿体、线粒体基因组测序一代测序动植物基因组de novo测序细菌基因组测序真菌基因组测序病毒基因组测序简化基因组遗传图谱测序简化基因组GWAS测序基因组重测序表观组基因分型外显子捕获目标区域捕获简化基因组遗传图谱性状定位扫描图DNA中5-hmC图谱测定全基因组甲基化测序真菌基因组扫描图测序epiGBS-简化甲基化BSA混池测序基因组SSR开发基因组(DNA)UMI-RNAseq转录组测序真核有参转录组测序真核无参转录组测序原核链特异性转录组测序全转录组测序 降解组表达谱芯片circRNA芯片circRNA测序Small RNA测序Lnc RNA测序m6A甲基化测序互作转录组测序UMI-RNAseq转录组(RNA)16S扩增子全长测序Meta-Barcoding(eDNA)技术研究微生物多样性测序宏基因组测序宏基因组Binning分析宏基因组抗性基因测序HiC-Meta宏基因组宏转录组差异表达测序宏病毒组测序环境DNAHiFi-Meta宏基因组肠道菌群临床检测基于肠道菌群检测和移植的肠道微生态学科建设宏基因组元素循环测序微生物组蛋白组代谢组抗体芯片Raybiotech芯片蛋白芯片蛋白芯片4D蛋白质组Raybiotech芯片OLINK精准蛋白质组学解决方案常规定量蛋白质组蛋白质组定性分析靶向蛋白质组学修饰蛋白质组学非靶向代谢组学靶向代谢组学脂质组学蛋白和代谢组GC-MS全代谢组LC-MS全代谢组靶向代谢组脂质组学代谢组学分子生物学CRISPR基因编辑细胞定制细胞株构建iPS构建CRISPR/Cas9DNA甲基化修饰细胞FAQ基因编辑切片图像扫描组织芯片免疫组化微量基因组建库专家病理切片数字存档多色免疫荧光病理形态学数据陪护扩增子时序分析基因突变体克隆动物中心小动物疾病模型构建和检测服务基因编辑小鼠动物实验支原体污染检测服务细胞系遗传背景鉴定细胞系鉴定外泌体全转录组测序外泌体分离与鉴定单外泌体蛋白质组学分析服务外泌体专题甲基化焦磷酸测序cfDNA甲基化测序DNA甲基化测序850K甲基化芯片935K甲基化芯片全基因组甲基化测序(WGBS)简化基因组甲基化测序 (RRBS)目标区域甲基化测序 (Targeted Bisulfite Sequencing)甲基化DNA免疫沉淀测序 (MeDIP-seq)氧化-重亚硫酸盐测序 (oxBS-seq)TET-重亚硫酸盐测序(TAB-seq)5hmC-Seal,超高灵敏度的羟甲基化检测羟甲基化免疫共沉淀测序 (hMeDIP-seq)DNA 6mA免疫沉淀测序 (6mA-IP Seq)甲基化专题RNA修饰研究专题免疫印迹(Western-blot)技术服务定量Western检测Simoa单分子免疫分析qPCRCNVSNPPGM测序PCR array数字PCR精准检测ATAC-SeqChIP-SeqRIP-Seq基因调控Ribo-seq核糖体印迹测序技术Active Ribo-seq活跃翻译组测序技术翻译组10x官方发布样本准备样本要求样本取材以及样本编号技巧精简版细胞库组织库动物模型蛋白组代谢组Hi-C单细胞与空间转录组单细胞悬液外泌体Raybiotech蛋白芯片Simoa样本准备样本准备要求表单留言板SaaS 帮助搜索Mac谷歌浏览器2019国自然基金查询生信相关工具集合数据分析项目信息单提交资料分享核酸抽提产品资料转录组软件教学视频微生物多样性软件教学视频Lexogen产品培训视频Olink精准蛋白组学专题项目进度个人中心会员登录会员注册购物车联系我们公众号手机商城公司愿景知识分享
当前位置

微生物16S多样性 + 非靶向代谢多组学联合大促!!!--农业篇

微生物16S多样性&非靶向代谢多组学联合大促!!!

组学发文快,就选16S+代谢


活动时间:2020年5月15日-2020年8月31日

活动详情:

16S微生物多样性+GCMS非靶向代谢     798元/样

16S微生物多样性+LCMS非靶向代谢     998元/样

样本数量:20个及以上,赠送16S+代谢组关联分析


项目案例一

英文标题:Rhizosphere microorganisms can influence the timing of plant flowering

中文标题:植物根际微生物对开花时间影响的研究                                             

发表期刊:Microbiome   影响因子:10.465

主要技术手段:16S微生物多样性、GC-MS非靶向代谢组

合作单位:浙江工业大学环境学院

研究背景:植物物候学对生物圈具有重要的生物、物理和化学作用。物候驱动因素已被大量研究,但植物微生物群,特别是根际微生物群的作用尚未被研究。

实验设计:

主要结果:根际微生物群落可以调节拟南芥的开花时间。根际微生物通过硝化作用增加和延长氮的生物利用度,将色氨酸转化为植物激素吲哚乙酸(IAA)来延迟开花,从而抑制开花基因的表达,并且刺激植物进一步生长。通过在水培培养物中添加IAA证实了这种代谢网络。作者找到了一条新的土壤微生物影响植物开花时间的代谢通路,揭示了土壤微生物对植物的关键作用。这为实际应用开辟了多种机会,从帮助减轻气候变化和环境胁迫对植物的影响(例如异常温度变化、干旱、盐分),到利用微生物菌剂控制植物特性来增加作物潜力。


Lu Tao, Ke Mingjing, Lavoie Michel et al. Rhizosphere microorganisms can influence the timing of plant flowering.[J]. Microbiome, 2018, 6: 231.


项目案例二

英文标题:Silver Nanoparticles Alter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Compositions and Metabolite Profiles in Unplanted and Cucumber-planted Soil

中文标题:银纳米颗粒改变种植和未种植黄瓜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和代谢物谱

发表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影响因子:7.149

主要技术手段:16S微生物多样性、GC-MS非靶向代谢组

合作单位:南京大学环境学院

研究背景:工程纳米材料对环境影响的评估十分必要。作者将100 mg/kg的银纳米颗粒(AgNPs)添加到土壤中,并种植黄瓜(Cucumis sativa)培养60天。通过16S rRNA基因测序和基于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的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研究了土壤微生物群落和相关代谢产物的响应。

实验设计:

主要结果:AgNPs暴露在种植和未种植黄瓜的土壤中均显著提高土壤的pH值,同时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发生了变化,与碳、氮和磷循环功能相关的重要细菌群被破坏。土壤代谢组学分析表明,AgNPs改变了种植和未种植黄瓜土壤中的代谢产物谱。显著变化的代谢物参与糖和氨基酸相关的代谢途径,表明碳和氮代谢紊乱,与细菌群落结构结果一致。此外暴露于AgNPs后,在种植和未种植黄瓜的土壤中几种脂肪酸显著降低,表明纳米粒子对微生物细胞膜施加了氧化应激的影响。这些结果为理解AgNPs暴露对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生物学和生化影响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有助于了解这些材料在环境中带来的风险。

Silver Nanoparticles Alter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Compositions and Metabolite Profiles in Unplanted and Cucumber-Planted Soils[J]. Environmental ence & Technology, 2020, 54(6):3334-3342.


项目案例三

英文标题: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Changes in Prokaryotic Communities in Artificial Pit Mud during Chinese Baijiu Production

中文标题:中国浓香白酒生产过程中人工窑泥中原核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变化

发表期刊:mSystems   影响因子:6.519

主要技术:16S微生物多样性、GC-MS和LC-MS非靶向代谢组学

合作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科学研究所

研究背景:浓香型白酒(SFB)通过在窖泥内发酵,获得了其特有的风味。窖泥中的微生物是产生风味酯的关键前体。20多年的天然窖泥熟化时间,促进了人工窖泥(APM)在较短的时间发生熟化。然而,有关APM微生物动力学的分子基础和SFB酿造过程中相关功能变化的研究还是有限的,且这种变化在高质量SFB生产中的作用仍然知之甚少。

实验设计:

主要结果:本文利用16S微生物多样性、TMT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GC-MS和LC-MS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研究了新酒窖至第四批酿造前的APM成熟情况。共检测到36个原核类和195个属。随着APM的成熟,细菌和梭状芽孢杆菌的相对丰度逐渐降低。随着APM的成熟,细菌和梭状芽孢杆菌的相对丰度逐渐降低。尽管扩增子测序和qPCR都显示梭状芽孢杆菌的丰度增加,但在**批和第四批APM样本中,大多数梭状芽孢杆菌的蛋白水平是相似的。6个属与SFB样品中8种或8种以上的主要风味化合物相关。功能预测表明,第四批APM样品中的原核细胞群参与有机酸代谢,在相应的代谢途径中检测到较高浓度的蛋白质和代谢产物。这种多组学方法鉴定了APM成熟过程中特定微生物种类、蛋白质和代谢物丰度的变化,对APM培养技术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Liu M K, Tang Y M, Guo X J, et al. Structural and Functl Changes in Prokaryotic Communitiesn Artificial Pit Mud during Chinese Baijiu Production[J]. 2020.


典型分析结果展示



近期合作文章列表